我們所信仰的熱愛大自然文化,在理念上,它是勸人向善的,保護自然,熱愛生命,尊重一切生命的尊嚴。在實踐上,借跳大自然快樂操、大自然之舞,能使青年們以良心主導一切,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從而在大自然裡找到幸福的答案,獲得最真實、最純淨的滿足感。是大自然的教導改變了我們的人生,它使我們變得更加開朗,更加陽光,它號召我們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用包容的眼光去看待世間不順眼、不順心的事,用自己的光和熱,帶給旁人光明和溫暖,心存自然,心懷善念,感受美,播撒愛,深到對生命意義的理解……
正因如此,熱愛大自然文化才能經久不衰、一代一代地傳播下去,用一個成語可能會更準確吧:薪火相傳。志願者的職業並不是人民教師,可他們卻成為了我們這些被帶動者的真正的人生導師,我們成長路上的領航者。那麼,既然熱愛大自然文化是無可挑剔的,我們接受它,並稱其為我們的信仰,未嘗不可。
6月9日中午,體育館裡,三團集合。望著高一團這三十名青年充滿著活力與朝氣,盡情舞動的場景,一種一家人的幸福感再次湧入了我的心坎,敲擊著我的心門。刹那間,心頭閃過一念:人生如夢,來去匆匆。有多少人始終沒有信仰,渾渾噩噩地挨過了這一生,最終也無所作為;又有多少人一直心懷信仰,心懷光明,這一生過得充盈飽滿,直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刻,仍能無愧於心。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能夠聽到這樣鼓舞人心的音樂,看到這樣充滿活力的表演,就是讓我立即死去,抹去一切我存在過的痕跡,使我完全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我也心甘情願。
因為我們心中有信仰,那可是我們最強有力的精神支柱啊。眼前這百餘名青年都是志同道合之人,我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正如一首歌中唱道:"Just one last dance,before we say goodbye.When we sway and turn around and round and round,it's like the first time……"
春去秋來,整整一年的時光匆匆流走,當我們再次相聚在這個熟悉的體育館,跳起這支我們熟悉的舞蹈的時候,那真的就像是第一次一樣。對於高三的學長學姐們來說,為了各自心中的夢想,不久就要各奔東西,這可能真的是他們最後的一次團聚了。這最後的一次相聚,這最後一支舞,我們一同舞動,舞出我們大自然青年的活力與朝氣,舞出我們一家人的親情,舞出我們和諧的時代潮流……
看著學弟學妹們那一張張略顯稚嫩、天真無邪的笑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湧上心頭:一年前,我也是未諳世事的懵懂的小高一;一年前,我的動作也很不協調;一年前,我對熱愛大自然文化的理解也還僅僅停留在淺層……凡此種種回憶,都在一瞬間湧入我的腦海。我也是從這個階段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也曾有過迷茫,也曾失去了前進的方向。可現在我心懷信仰,心懷希望,心懷光明,一路走來,風風雨雨,我真正地成長起來了。時至今日,昔日的種子長成了大樹,也該為下一批種子的成長獻出自己的一份力了……
不禁又想起了婷姐(註:大自然快樂操志願者教練)給我解釋過的“血輪”: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心懷同一個信仰——熱愛大自然文化,心存同一個目標——世界一家,像血液一樣不斷地輪迴,將快樂與歡喜傳遞到世界每一個角落,傳遞到每一位家人的心中,讓熱愛大自然文化的光芒普照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看著他們盡情舞動的身姿,我彷彿看到了一輪輪冉冉升起的朝陽,看到一道道金光正劃破漆黑的天際……眼前沒有了黑暗,滿是光明。
光明行,快樂行。放眼望去,前方的路還很長;薪火相傳,我們心中有信仰。
推廣之路,坎坷之路。平凡之路,不凡之路。陽光的路,溫情的路。夢想的路,我們的路。
長路漫漫,讓我們一起加油。
今天上午,我在市圖書館的讀者自修室學習,耳機裡迴圈播放著《陽光之歌》、《綠水之歌》……聽著聽著,我手中的筆不知不覺慢了下來,也不知不覺地閉上了雙眼,享受著大自然媽媽賜給我的喜悅與滿足……
婷姐(註:大自然快樂操志願者教練)發給我的七首歌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這兩首了。每一次聽這兩首歌的時候,無論身在何處,無論周圍的環境有多麼惡劣,無論剛剛發生過什麼煩心的事,我的心靈都會在短短的幾分鐘內重獲安寧。此時此刻,低頭看一看桌面,一頁頁紙張正泛著金色的光芒,那真的是陽光的舞步,停駐在紙面上的一片片陽光彷彿都在對我微笑!慢慢地,《陽光之歌》那奇妙的旋律化作了一片清晨的樹林,朝陽初升,我看到一道道金光穿梭在松葉與松枝之間,寧靜的山林裡種下了滿地陽光……轉瞬間,我又來到了一片從未被開發過的、草色翠綠的大草原,天空中正飄著幾朵白雲,我在草原上盡情地奔跑、跳躍,陽光灑在我身上,暖暖的……心中也滿是溫暖,滿是歡喜,滿是希望,滿是對大自然媽媽的感恩……
說實話,不知怎麼,我生來就對大湖、大海有一種莫名的恐懼。不如說成敬畏吧,這樣也許會更準確——敬畏那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大海,敬畏那一波高過一波的巨大的浪頭……我總是擔心一腳踩空,雙手亂抓,卻抓不到任何可依靠的東西,就這樣一點點被蠶食,淹沒……可是每當《綠水之歌》那美妙的旋律在我耳邊響起,這種感覺便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幅美好的青山綠水的恬靜圖景:傍晚時分,陣陣微風拂過,沒有一絲雜質的濕氣飄來,我面前是一片湖水,湖水中有無數可愛的魚兒在遊動,湖邊長著幾棵碧樹,生機勃勃……太陽落山,最後一縷餘暉停駐在湖面上,湖面像灑了一層碎金,那金光也隨著湖面漣漪的波動而顫動,久久不散……當月亮探出了山頭,寧靜、明亮的湖水又伴我沉沉入眠……仰望天空,俯瞰大地,一切都是那麼自然!這都是慈母綿綿密密的愛,接受著大自然媽媽的無盡饋贈,我心無雜念,我身心舒暢!
說起大自然之歌,我最喜歡選擇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一邊做作業,一邊戴著耳機,在美妙的旋律中尋求心靈的慰藉,在大自然媽媽柔美的嗓音中尋找幸福的答案。沒有了過多的來自城市生活的紛擾,在這種寧靜和諧的環境下,內心才以歌曲的旋律和歌詞為媒介,真正地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完完全全地融進大自然裡。在深夜裡聽著大自然之歌,我每天都有從未有過的感動,每天都有嶄新的收穫。
婷姐剛把歌曲發給我的那天晚上,一首首歌曲迴圈播放,我心裡就在想,音樂,應該是人類社會經歷了千百年的變遷與更迭,以大自然媽媽固有的聲音為基礎,再用我們本身具有的發聲方式加以潤色,生發出的一種傳遞美好情感的載體吧。而傳遞情感的載體有很多:音樂、繪畫、文字……為什麼促進會偏偏選擇了音樂呢?
我們說熱愛大自然文化,理解深了是像大自然媽媽一樣包容萬物、心存善念、心懷光明;理解得淺一些,就停留在讚美身旁的每一個隸屬大自然的事物的層面上,例如花花草草、陽光雨露。這一層面淺是淺,不過更多的人會更容易停留在這個層面上,而大自然之歌正是把這一層面的精神營養用很美妙的方式傳遞給了我們,那就是歌唱。簡約、純正的旋律,配以富有深意和美感的歌詞,傳達的是我們發自內心的對大自然媽媽的禮讚。
音樂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幾乎人人都可以接受。比方說,有一幅抽象派的名畫,我們找人來欣賞,專業鑒賞者會說:“這畫,畫得真好!”而一個平頭百姓可能會說:“我看不懂這幅畫要表達的內容。”那麼文字呢?很簡單,讓我去閱讀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那簡直就是天書。語言文字不通用,這是很大的一個問題。繪畫和文字的局限性就體現在這裡,而音樂又如何?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從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中聽出一種淒婉、哀怨,一種淡淡的憂傷;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從貝多芬的《命運》中聽出一種雄壯、磅礴,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純音樂尚且如此,我們還有富有意義的歌詞啊,歌詞更為大自然之歌賦予了無盡的精神營養。至此,我感覺我能理解促進會譜寫各種各樣的大自然之歌的苦心了……
熱愛大自然文化,博大精深;世界一家的實現,觸手可及。我堅信,熱愛大自然文化會給全人類帶來美好的明天。
2015年9月,高三時的心得 人類的生存之路,人類邁向同存同樂的路最近我迷上了一個遊戲——《我的世界》。我不是迷戀它華麗的視覺效果,也不是迷戀它複雜的遊戲模式,我之所以迷戀它,是因為我在遊戲中悟到了人類的生存之道。
整個遊戲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生存。玩家需要在由方塊構成的世界中不斷地獲取木材、獲取食物、挖取礦石、製造物品……全靠自己辛勤的勞動,在這個危機四伏的世界裡生存下去。要生存,就必須要吃東西,否則就會餓死。那麼做為一個人,我應該吃什麼?
起初,我會把動物殺掉吃肉。可是有一次,當一頭牛在我的劍下慘叫著倒地時,我猛然驚起:“做為一個大自然青年,我怎麼能做出這樣的事!”懷著深深的自責,我果斷地刪除了所有的存檔,放棄了一切,重新開始。
這一次,看見在草地上悠然散步的豬、牛、羊,我告訴自己不能動心,而是拿出鋤頭,種下了小麥種子。小麥沒有成熟的時候,我只能餓著肚子;而當小麥相繼成熟,我吃到自己合成的第一塊麵包的那一刻,我的心悄然綻放:原來這才是長久的生存之道!要想吃到肉類,必須動手殺掉動物,而這定會受到良心的譴責。促進會號召世人尊重生命的尊嚴,我卻這樣大開殺戒,實在是良心難安。不殺生就要選擇耕種,耕種的好處更多:收穫一株長好的作物時,同時又會收穫到不只一顆的種子,種子又可以種下去長出新的作物……這樣一代代無限迴圈下去,想要生存並非難事。
我曾經問過婷姐(註:大自然快樂操志願者教練),為什麼促進會不允許志願者在推廣期間吃肉?為什麼不吃肉就是愛護生命、愛護自然的表現?一方面,在宰殺的同時,我們也在養殖動物,動物的數量並不會因人類的食用而驟減;另一方面,年年種植作物,土壤的肥力日漸下降,耕地遲早會變成大漠,怎麼解釋?當時婷姐的解釋我並沒有全部理解,我的心中仍然存在著疑慮。可現在我徹底懂了:屠宰就是變相的屠殺,宰殺的行為本身就是製造疼痛、製造傷害的過程,無論怎樣大規模地養殖,都無法彌補屠宰行為給動物群體帶來的傷痛,新生的幼崽永遠也無法代替血肉模糊的雙親!而種植是遠比屠宰優越得多的一種獲取食物的方法。
養殖動物的過程很複雜,配製飼料,按時餵食,預防疫病,殺滅寄生蟲……遠比種植農作物複雜得多;動物的飼料也終究來源於植物,單單飼養動物而不種植作物是不可能的;宰殺動物的時候,它們會感到疼,而收割作物的時候,它們完全不會有感覺,反而會更加不知疲倦地生長,只要有陽光,有水……
說到植物的生長,我不禁又想到,難道這不是大自然媽媽的饋贈嗎?一座山,一條河,都是我們的慈母。自古以來,人類做為大自然媽媽的孩子,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春天播下種子,到了秋天見到的便是萬頃稻浪;早上帶上鋤頭進山,傍晚時背簍裡就滿是鮮嫩的竹筍……吃著香甜的飯菜,我們的確應該感謝辛勤的勞動者,可我們更應該感謝大自然媽媽,不是嗎?我們獲得的一切,歸根結底都是慈母的饋贈,假設沒有陽光、沒有雨露,那麼我們根本無法生存,何談知識,何談文化,何談人類幾千年的光輝歷史?
人和動植物都是大自然的造化,人本應和大自然和諧共處,順應自然的規律,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遊戲的背景音樂彷彿又在耳邊響起,悅耳的鋼琴聲緩緩流淌,時而婉轉,時而悠揚。一個個音符的跳躍,給聽者傳遞出的是一種寧靜,一種祥和。音樂的旋律沒有過大的起伏,就像大自然媽媽,永遠充滿慈愛,永遠始終如一,身處天地之間,慈母綿綿密密的愛意將我包圍……我彷彿感受到了時光的流轉,看到了日出日落的輪回,聽到了大自然媽媽的心跳。人和大自然融為一體,不曾分離。我想我是真的感受到了“我在天地裡,天地在我心”的美妙化境。
記得有一天我和別人討論人是該吃肉還是吃素的問題的時候,總結了這樣一句話:“如果有一天,人類的數量和活動面積變得足夠小,植被的覆蓋面積變得足夠大,熱愛大自然文化在人群中紮根的足夠深入,實踐的足夠廣泛,人類就能與地球上的其他動物一起,利用地球上有限的資源,實現一代代無限的迴圈。屆時,我們所見到的,就是真正的世界一家。”是啊,細細忖之,做為任何一個物種,存在於地球上,我們的終極目標都一樣:繁衍生息,讓自己物種的血脈傳承下去,永不滅絕。
通過對環境的合理利用,我們本可以實現這個目標,可看看人類的做法何其愚蠢!動物的捕殺、植物的破壞、空氣的污染……這不是自掘墳墓是什麼?已經失去的終究無法挽回,我們只能努力地去傳播,將熱愛大自然文化發揚光大,讓光明照耀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照亮每一個人的心,使每一個人都瞭解人類的生存之道,使每一個人都知道,我們手中的,不是自己一個人的未來,而是地球的未來,是人類的未來;我們腳下的,不是自己一個人的路,而是人類歷史的發展之路,是人類的生存之路。